什麼是非洲豬瘟?
► 為一種 DNA 病毒。
► 屬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應通報疾病)。
► 造成家豬及野豬的急性、惡性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能感染。
► 無藥物或疫苗可供治療及預防,感染豬隻需撲殺,對產業威脅非常嚴重。
公共衛生
► 本病非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 病毒特性 ► 抗酸鹼能力強,可存活於酸鹼值 4-13。
► 存活:冷藏豬肉 100 天、冷凍豬肉 1,000 天、豬舍 30 日、糞便室溫下 11 天、火腿 140 天。
臨床症狀
► 潛伏期:5 天-19 天
► 非洲豬瘟病毒強毒株感染,特徵高燒、食慾不振、皮膚及內臟出血,平 均大約在 2 至 10 天內死亡,且死亡率可達 100%。
► 其他臨床症狀包括食慾不振、抑鬱、耳朵、腹部、腿部皮膚發紅、呼吸 窘迫、嘔吐、鼻子或直腸出血、腹瀉、血便及流產。
► 非洲豬瘟豬病毒中間或弱毒株感染,死亡率約在 30%至 70%之間。
► 慢性感染的症狀體重減輕、間歇性發熱、呼吸症狀、皮膚潰瘍及關節炎、 精神沈鬱及身上沾滿血液。
業者注意事項
► 自主觀察動物健康狀況,若發現場內豬隻出現異常死亡、攝食量、飲水 量下降或有疑似病徵時,應儘速通報,案例場撲殺者,得依評價額給全 額補償。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 5 萬元以上 100 萬元以下罰鍰,且 其撲殺動物亦不予補償。
► 嚴格禁止非場內人員及各式車輛及其司機等進入場內;必要時,車輛應 經過嚴密消毒才可進入場內。
► 人員進出畜牧場應更換場內專用工作服、鞋(或著拋棄式防護衣、鞋套), 並定期清潔消毒專用工作服、鞋
► 避免利用廚餘養豬
► 勿至疫區國動物飼養場參訪,若至中國大陸等疫區國家動物飼養場所參 訪,返國後亦須淋浴、更換衣鞋及澈底消毒,隔 1 週後始可再進入動物 飼養場,以確保所飼養動物之健康及防疫安全。
► 不購入來源不明豬隻飼養,引入豬隻時,先隔離觀察 2 週。
建議之消毒方式
► 2%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建議用於畜牧場環境衛生消毒。
► 2%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建議用於豬隻屍體及糞便消毒。
► 40%碳酸鈉(sodium carbonate)溶於 95°C 熱水:建議用於畜舍地板 及牆壁消毒。
► 氧化劑類消毒藥品:建議可用於運輸載具及場地消毒。
► 對乙醚及氯仿具敏感性,且在 8/1000 氫氧化鈉、含 2.3%有效氯之次 氯酸鹽、3/1000 福馬林(formalin)、3%鄰苯酚(ortho-phenylphenol) 中經 30 分鐘或在碘化合物中即可被不活化。
案例場處理
► 發生非洲豬瘟案例場採取全場撲殺,屍體及動物用物品(例如墊料及飼 料等)以掩埋、焚毀或化製方式處理,其周邊半徑 3 公里內之養豬場, 採取移動管制及監測。
► 案例場經申請清洗及消毒改善審核程序確認飼養環境已無病毒污染之 疑慮後,始准予再度飼養偶蹄類動物。